笔趣阁 > 大秦之第三帝国 > 第十四章 联军共赴荥阳

第十四章 联军共赴荥阳

笔趣阁 www.2biquge.com,最快更新大秦之第三帝国 !

    西征主帅被杀?

    刘邦的意见可以直接略去,倒是项梁这里很重要。

    因为他不仅仅只有带来的三万人马,项伯亦在吴中继续征召人马和筹集粮草,后续部队可说堪保无忧。

    “既然周文前去接掌主力,陈王命你绕过荥阳攻函谷,带上吾等恐怕也多余吧。”

    有些得罪人的话,项梁不好说出口,只能由范增来当这个恶人。

    “请问先生是?”李想看着不知何时上前的白发老头,心头好像知道此人,却又如眼前隔离一层迷雾,怎么也想不起叫什么。

    “在下居巢人,范增。”

    “哦…”恍然大悟间,李想终于想起这位名人,热情的表赞道:“先生大名,久仰久仰。”

    历史中,刘邦多次差点死于此人之手,虽说计谋与眼光比不过张良,但能让汉高祖险些命丧者,必有其过人之处。

    “久仰不敢当,将军还且说明个中缘由,莫不是怕我等夺得彭城?”

    “话语直白有力,呛人气肺伤肝,一点不给他人留颜面。难怪项羽多次不采纳这老头意见,两人天生的八字不合。”李想心中给出评价,面上继续露出悲苦表情,道:“据派往咸阳的密探汇报,二世皇帝将赦免骊山数十万刑徒,组建刑徒军,并任命章邯为大将军。”

    “消息可靠否?”

    项梁听后大惊,骊山行途几乎都是些死刑犯,也可称呼为亡命徒。

    这些人组建起来的大军,再配备精良铠甲和武器,去攻打那些手拿木棒、榔头等物,由百姓所组成的起义军,可以说没有任何难度。

    “亲信所传,绝无半分差池。”为了让项梁、刘邦感觉到压力,李想继续火上浇油的说道:“同时,二世皇帝亦派出金牌特使前往九原,调令王离率领二十万秦军主力回援。”

    章邯的刑徒军与王离二十万九原军,纯属李想按照后世书本所记载,拿出来忽悠项梁等人。但他哪里知道,由他所产生的蝴蝶效应,两件事已经都在进行中。

    首先,原本应该被子婴斩杀的赵高,居然被人暗中刺死,现场只找到一名咬破毒囊的死士,至于背后元凶是谁,仍在调查中。

    其次,当胡亥得知二十多万起义军已经攻打到荥阳,立刻从混沌享受中清醒,召开朝会。

    朝会上,章邯禀明当下情形,陈说出其中厉害,建议赦免骊山刑徒,用这些人组建军队,杀敌建功。

    此建议当即被胡亥采纳,并任他担任大将军,率军平乱。

    大臣们见掌控朝纲已久的赵高蹬腿,纷纷开口谏言,尤其调回九原军和南越军,亦被采纳。

    如果说,不幸中的万幸是,南征的那五十万秦兵,直接藐视朝廷调令,至它灭亡时,也无一兵一卒回援平判。

    李想派出的侦察小队,由于组建时间短,人数、财物等也不能供应上位,导致信息上的闭塞。此时他还再为拉拢到项梁和刘邦兴奋。

    三方总共人马为十一万,为了让大军前进速度更快,李想没有征召民夫,而是抽调石冷、二狗、王猛三校,专门负责押韵粮草物资,以供大军抵达荥阳用度。

    至于项梁和刘邦两部,本身就携带不少粮草,倒也无需贴补多少,只需偶尔给他们送些油饼和肉汁汤,估计那些士卒都能高兴死。

    这绝不是夸大,油饼乃是李想亲自发明,从一些圈养或者捕猎回来的动物身上烤油,铁锅来回反复煎烙而成,再配上碗肉汁汤,味道绝对有滋有味,让人回味无穷。

    第二天中午,三方人马在彭城西门汇合后,便浩浩荡荡的沿着驰道开赴荥阳。

    原本按照陈胜指示,李想应该绕过荥阳,直接杀奔函谷关,最后经由戏地,攻打秦都咸阳。

    但李想派回陈县亲卫禀告陈胜,由于大军粮草不足,要先去敖仓取粮,然后再去攻打函谷关。

    大军浩浩荡荡的队伍,绵延几十里长,李想在中段看着前后,不免心中无限感慨。

    来到秦末这个乱世,已有一载,他从未想过去争夺什么天下,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,几乎都是命运推手促成。

    如果当初不入王府当护院,就会因饥饿死去。

    如果不应召平相邀,加入陈胜起义大军,后果还是死。

    如果不去争功,不去溜须拍马……

    ‘唉。’

    身后五步远的秦枫,见大军已经行进许久,士卒多有身体疲惫者,刚想开口询问,是否要原地休息片刻,好让他们喝点水、吃些干粮。

    此时听到自家主公唉声叹气,心头难免疑惑不解,道:“主公因何叹气?”

    “先生以前高居秦庭博士,不妨说说,天下怎会变得这般乱。”李想所问非所答的说道,然后转头看向秦枫。

    “世人皆说二世皇帝昏庸,杀忠良、宠奸佞,然…祸根早已在始皇帝时便种下,主公要知晓,冰冻三尺,岂是一日之寒。”

    听着满腹经纶的儒学大家讲解,李想明白他说的是什么。

    始皇帝如果早早立扶苏为太子,那么赵高无论如何也不能轻易将其杀死,蒙恬亦不会束手就擒,至少也要确认无误。

    万物皆有其定论,没有种下的因,哪能结下果。

    “我一直有一事想不通,按说赵高早就得到信报,手中又握有天下生死大权,怎么视造反而不见呢?”

    别说现在,后世的李想,有时也常常寻思这个问题。

    “阉人只知偏安一隅,天下黎民百姓,可能还不如他一根头发丝重要。”秦枫满脸冷笑,道:“调动大军平判,势必会惊扰到仍沉醉于温柔乡的二世皇帝,为避免罪责加身,赵高怎么肯、怎么能向上汇报实情?”

    原来如此,以前李想还以为赵高是赵国后裔,所做的一切,乃为了推翻秦朝。

    事实真相却是,为了自保才如此。

    不管那个阉人究竟是咋回事,只要利于起义军、利于他李想的事情,总归都是好事。

    “传令全军原地休息,半个时辰后出发。”

    发生的或未发生的事件,离他还有些远,眼下照顾好属下士卒才是关键。

    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,更优质的阅读体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