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玉麒麟二 > 第33章 说前因 叹前身

第33章 说前因 叹前身

笔趣阁 www.2biquge.com,最快更新玉麒麟二 !

    沈绉冷笑一声,收起扇子道:“你求错人了,我可不是什么大人,也不会搭救你阳氏一门,就连我自己要顺利度过这一关,也不容易。尽管今天阳二公子于我有相救之恩,但若让天下读书人知道我曾救援导致四年前浑河水患的阳郡守,必遭口诛笔伐,举国唾弃。”

    阳显初听沈绉拒绝相救,心登时凉了半截,接着听沈绉说自己于他有恩,只是担心被骂,明白还有转圜的余地,忙起身对鸨母道:“妈妈,阳某有要事要借贵宝地一用,还请妈妈行个方便,暂时请姑娘们移步他处,可好?”

    鸨母点头应允,将姑娘们全都带了出去。任她活到这把年纪,也没见过仅凭一通话就把堂堂府尹公子吓得汗出如雨,并跪地求饶的。看来这个从京城来的张公子,身份非同一般。仔细想想,张公子能用两张筝弹出那么美妙的乐曲,可见精通音律,出身应该不差。虽然穿得一般,不过出手大方,给公差医伤一给就是十两,难怪会拒绝五两银子一个月的教习先生的差事。见到凶神恶煞的公差,全无惧色,不急不躁,谈笑间化干戈于无形,不是胆识过人,就是身份尊贵,连广结达官贵人的阳二公子都称他为“大人”,显然不会错。还有那把扇子,用得起那种扇子的,非富即贵,更难得扇子上的字画,虽不知道稀奇之处在哪里,但稀有是一定的,阳二公子不就是看了扇子上的字画才跪下的吗?这样说来,其实阳二公子跪的,是那个在扇面上题字的人。张公子先说扇子上的字是自己所写,可当阳二公子闯进里间的时候,他写在纸上的字,尽管也很潇洒俊秀,但和扇子上根本不同。那么在扇子上题字的人到底是谁?

    阳启又让曹捕头把手下差役带出去,这才对沈绉深深一揖:“张先生,既然先生觉得阳某于您有相救之恩,还请救我一家老小。”

    沈绉叹了口气,道:“我真没想到,你们竟如此胆大包天,当今圣上虽不似康宗皇帝那样,喜欢派出暗探四处监听舆情,可康宗皇帝之前布下的人都还在,新皇登基,他们自然要向新皇靠拢,为表忠心,也为获得新皇恩宠,自会不遗余力地四处察访探听,巴不得捅出天下第一大案,以此作为晋身之资。即便没有大案子,依他们的手段,要捣鼓出一个大案也非难事,要知道,他们最擅长的就是捕风捉影、添油加醋、无中生有。如今你们弄出一个疑似故驸马的画像,正好送给他们做文章,还是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,岂不是自寻死路?”

    “此事在下也略有耳闻,据说安平公主殿下不知从哪里听了个谣言,近一年来四处派人寻访故驸马。先生说我阳氏将有灭门之祸,可是与此有关?请恕在下愚鲁,纵然画像之事传到公主那里,公主寻访不得,降罪下来,阳氏犹可申辩,何以导致灭族?”阳显不解道。

    “公主自然没有权利灭你满门,不过圣上有。我所说的非常时期,不是公主寻夫,而是陛下寻求改革,推行摊丁入亩的一条鞭新法,据说进展得不太顺利。而这一条鞭法,正是由故驸马沈常侍所拟定的。你说你们在这个时候贴出沈常侍的画像,是福还是祸?”

    “这……先生以为是祸?”阳显迟疑道。

    “你以为呢?”沈绉反问。

    “还请先生详说。”阳显又是一揖。

    “这话说起来就长了。我只问你几个问题,弄清楚这几个问题,你就明白了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问题?”

    “没有沈常侍参与推行的新法,能否成功施行?有沈常侍参与推行的新法,能否获得最终成功?假设沈常侍仍然在世,因为阳氏的原因重回朝廷,如果新法成功施行,沈常侍居功甚伟,他会放过阳氏吗?如果新法最终失败,沈常侍将重罪加身,那么捅出沈常侍的阳氏,也将受到连累,与沈常侍一起成为替罪羊。”

    “依先生之见,这新法能成功么?”

    “不能。”

    “为何不能?虽然常侍大人对家父有成见,但他拟定的摊丁入亩之法,确实精妙,高瞻远瞩,惠国惠民。若非家族牵绊,阳显真想拜入沈常侍门下,终生追随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不能成功的原因很简单。每年田亩所产粮食与人丁所缴纳的丁银总数都是固定的,有丁无田和丁多田少的人家缴纳的粮食和银子少了,那么丁少田多的人家就要多缴,你觉得他们会心甘情愿地多缴么?不要忘了,田地多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家,权贵、高官、豪强、乡绅、富户,这些人或有权,或有钱,从京城到地方,把持着朝廷的层层权利,维持着朝野安定,而新法侵夺了他们的利益,你觉得他们会衷心支持吗?”

    “可吴郡已经成功推行了一条鞭法,说明新法还是可行的。”阳显道。

    “那是因为吴郡最大的地主就是沈家,而沈常侍早就留下遗言,请其父将沈家田亩分与无田者,为新法推行做了表率,这才使得新法在吴郡站住了脚。可惜陛下忘了沈常侍的告诫,新法须在十年之后才可推行,且每年只能在一两个郡推行,渐次而为。吴郡的成功,使得陛下以为新法很容易推行,因而急于求成,下令全国施行,不料操之过急,导致矛盾骤显,民怨四起,使新法陷入困境。”沈绉道。

    “若是沈大人尚在人世,说不定可以扭转如今的困局。”

    “未必,连陛下都无能为力的事,他如何能做到。”

    “可惜像沈大人这样,肯将自己的田产拱手送人的,普天之下,怕是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了。”

    “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。他树敌太多,注定命无久寿。”

    “先生对新法了解得如此详尽透彻,又洞悉时局,莫非是沈大人的幕宾?”

    “非也。全京城的人都知道,沈常侍不结朝臣,不交文友,不养幕宾。我这把扇子,是通过唐翰林得来的。不过时局么,我确实知道一些。据闻,圣上有意将安平公主许配给周宰相的孙子,借此安抚因推行新法而被触动的勋旧老臣,不过听说高老将军的孙子也钟情于公主,有意求婚。圣旨未下,眼下两家都在较着劲儿。你们在这个时候贴出疑似沈常侍的画像,可不是要惹恼三家么?”

    “原来如此!多谢先生指点,阳显这就叫人除去疑似沈大人的画像。”阳显对沈绉拱手致谢。

    “不妥。一共两张画像,你除去一张,百姓看到剩下的那一张,自然会想起被除去的那张,难免不会胡乱猜测,进而引发谣言纷纷,反而弄巧成拙。”

    “先生的意思是两张都除去?”阳显问道。

    “非也。依我之见,只需将疑似的那张画像,再添几笔,改换容貌,即可避祸。这样的话,不论陛下还是殿下询问于我,我都可以用改换后的画像应对,免得寻不到人落个办事不利的过失,也不用得罪周、高两家。”

    “先生高见!”阳显喜不自胜,心道,张公子果然是朝廷的人,难怪他肯松口,原来是怕连累自己摊上不讨好的差使。

    “只是还有一件事,岳阳府务必要在三日之内拿到那个手持铁笛的嫌犯,悄悄处决,免留后患。”沈绉补充道。

    “三日?处决另一名嫌犯?”

    “对,康宗皇帝的暗探今天应该得着消息了,这些人手段着实厉害,若是让他们先抓住嫌犯,你我不仅前功尽弃,还会获罪上身。”

    “不瞒先生,莫说三日,就是十日,二十日,也未必能抓到那嫌犯。”阳显如实相告。

    “这就难办了。留着嫌犯逍遥在外,隐患不小。”

    “可否这样处理?也如疑似画像一般,多添几笔,改换容貌?”阳显试探道。

    “可以一试,只是没有这么多人手来改画像,并且,知道这事的人越少越好,最好只有你我知道。”

    “阳显理会,这就叫人取回画像,烦请先生稍待。”

    “好。”

    计较一定,阳显领着曹捕头和一班差役,趁夜将白天贴出去的画像统统揭下,带回晟音坊。

    由于不少画像粘得太紧,揭下的过程中被撕破了,少不得要重新画。

    阳显写告示尚可,却并不擅长画像,所以画像的任务就落到了沈绉身上。

    两人忙到三更,只画了十来张画像。阳显觉得速度太慢,提议请晟音坊的姑娘们帮忙,沈绉考虑后只能同意。

    于是由鸨母出面,请出会写会画的姑娘,照着沈绉给出的画样,依葫芦画瓢,直画到天明才完工。

    阳显又带着曹捕头和一班差役赶着四处张贴。

    折腾了一夜,沈绉睡到晌午才起。无双置了酒席,派了倩儿来请。沈绉推辞不过,只得赴约,但谈音律,不碰酒水。

    此后几天,晟音坊的姑娘们轮流置酒相邀,因她们曾帮忙画像,沈绉不便拒绝,一一赴约。席间难免勾引挑逗之事,幸而沈绉不为所动,淡定自守,姑娘们觉得无趣,自觉地收敛了魅惑的手段,恭敬相待。

    由于阳二公子的关照,鸨母再未在沈绉跟前提过过夜钱。沈绉一文未出,鸨母照样笑脸相迎。

    沈绉也是知情识趣的人,少不得又“写”出几首乐谱,自己也顺带学学其他种类的乐器,打发时间。

    由于沈绉所作乐曲优美动听,风格清新,一时间晟音坊客人云集,一座难求。沈绉成了晟音坊的新招牌,人人都知道晟音坊有位从京城来的张公子,极富才情,是位音律行家,可惜和雪如姑娘一个路数,不爱抛头露面,纵使名士相邀,也不得一见。

    沈绉住在雅韵院的厢房里,雅韵院一楼厅堂是无双待客之所,二楼是无双闺房和日常起居、习琴之所。平日里,沈绉非请不上楼,即使上楼,也只待在琴室和待客室,规规矩矩,谦谦有礼。时间久了,众人都知道沈绉是个守礼的君子。

    时渐入冬,无双见沈绉衣衫单薄,便替他置办了几身过冬的衣物,是以经常差倩儿请沈绉上楼丈量尺寸,修改长短肥瘦。

    这天无双给沈绉做好了一件棉袍,请沈绉上楼试穿。

    沈绉进房后即抽动鼻子嗅了嗅,道:“好香,无双姑娘新做了桂花糕吗?”

    倩儿抿嘴一笑,从柜中端出一碟桂花糕,道:“张先生鼻子真尖。”

    沈绉一笑:“那是因为你们做糕的时候我就闻见了。”

    倩儿笑着对无双道:“姑娘,咱们平时总是说张先生清心寡欲,没有什么能让他动心的东西,现在看来不是这样,桂花糕隔了那么远,张先生都能闻见,可见是个对吃食上心的人。若是姑娘想看张先生的诗文,看来只能靠这碟桂花糕了。”

    无双也抿嘴一笑,嗔道:“休胡闹,当心张先生恼你。”

    沈绉一听,主仆二人一唱一和,故意激将,不由微笑道:“张某才疏学浅,故而一直扬长避短,不敢卖弄诗文,生怕漏了底。今日承蒙两位姑娘抬举,用激将之法,在下不得不献丑了。不过倩儿姑娘,你总该让我尝尝这桂花糕的味道,我才好衡量肚中歪诗是否值得一献。”

    倩儿闻言,拈起一片桂花糕递给沈绉,得意道:“这桂花糕是采用独家秘方所制,食后颊齿留香,回味无穷,外面可买不到。”

    沈绉接过桂花糕放进口中,一股熟悉的感觉开始在舌尖融化,香甜软糯,甜而不腻,缠绵饱满,满口盈香,这滋味,真是久违了。

    想不到在岳阳地界,竟能吃到远在千里之外的沈家特制桂花糕。

    等等,“独家秘方”,“外面可买不到”?

    莫非沈家有人沦落在这欢场?